從1991年5月第一次到屏東好茶,被西魯凱族的部落歷史、族人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與生命智慧所打動,自此每逢假日,王有邦便獨立騎著125機車往返高雄仁武住處前往屏東好茶部落,進行影像與文字記錄,25年下來,累積了超過身高的筆記資料,和難以計數的部落紀實影像。投入好茶文化保護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王有邦近期出版《Sabau!好茶─王有邦 影像話魯凱》攝影文集,部分照片現於台北的雄獅星空展出。王有邦在台塑南亞塑膠高雄仁武廠當員工40年,因緣際會結識了魯凱族史官、原住民作家奧崴尼.卡勒盛,從奧崴尼處認識了好茶部落的歷史後,有鑒於魯凱族沒有文字記錄、代代僅靠口述歷史相傳,眼看著部落老人逐漸凋零,傳統文化的斷層加上地理環境的變遷等因素,部落文化正在消失,王有邦決定自發性投入好茶部落的文字與影像記錄工作,「生命開始與時間賽跑,魯凱影像記錄之路也不斷向前延伸」,王有邦自述道。鏡頭記錄部落耆老王有邦1991年進入新好茶時,當地有110戶,百歲人瑞有兩位,超過90歲的老人有15位,老人們是部落文化傳承的活字典,也是讓王有邦深受感動,決定投入好茶部落影像計畫拍攝的主因之一,《Sabau!好茶》書中收錄175張照片中,深度刻畫3位魯凱老者的生命榮光,包括1889年出生的麗雅絲,拍攝時她已年逾百歲,不但頭腦清晰、身體健朗,無論炎夏寒冬都可見她佝僂的身軀、赤腳到田裡工作,自己栽種作物,閒暇時編織魯凱族生活必需品月桃蓆,還能攀爬陡坡摘採草藥,直到1994年逝世,麗雅絲都能仰仗自己的力量簡單生活。「拍攝部落耆老給我很大的生命震撼與感動,魯凱老人靠著身體勞動,蘊藏了豐富的大自然生存智慧與強韌的生命力,若不透過長期的影像記錄和文字記錄,這些老人的影像、生命歷程及魯凱族傳統文化都會一點一滴的消失在歲月洪流中,這些很重要的生命足跡就永遠無法找回了。」過程有如孕育生命從高雄到屏東每趟60公里,25年來王有邦往返舊好茶超過200次,途中疲累了就在路邊椰子樹或蓮霧園短暫補眠,自費且投注龐大的勞心力,沒有名利和特殊目的,「將一件小事從頭到尾完成,就是一件大事」,「從事魯凱影像記錄過程,就像嬰兒在母體中出生長大,開始學習走路、講話,舊好茶就如孕育生命的母體,激發生命潛能與靈感,讓我從中找到生命尊嚴與自信、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」。(中國時報)

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



台北瘦臉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台南網頁設計

整形E2E216CBABE9E3F0
arrow
arrow

    陸姵寧鍍某生急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